2023年8月6日凌晨02:33,睡夢中的我從地動山搖中驚醒,這一刻,空間如撕碎一般,房間一陣劇烈晃動,睡眼惺忪的狀態(tài)好像被瞬間打了一個激靈。幾乎同時,兒子從睡夢中醒來,滿臉疑惑地問了我:“爸爸,你剛才什么都沒做就這樣了嗎?”得到肯定的答復后,他一臉無知地望著窗外。這時,我預料不妙,但又無從判斷,便立刻拿起手機,與遠在外地出差的家人取得聯系,詢問當前的狀況,同時喊醒了沉睡中的父母,隨時準備著下樓。
掛斷電話后,隨手翻看著報道,來自中國地震臺網的消息顯示,山東德州平原縣5.5級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……一條條新聞?chuàng)涿娑鴣?,證實了我心中那個不詳的預感。
同2008年汶川地震的感覺一樣,再次感受到地震威力的侵襲。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,讓我們無法感知它的到來,汶川地震的凄慘場景恍如昨日,一瞬間,親情、愛情全都涌上心頭。
身臨其境者有其親身體驗,冷靜旁觀者也應做好預防措施。災難面前,沒有局外人。地震震感過后,便是如何進行預警設置的耳提面命,以及余震風險的友情提示。等到清晨,再看新聞,有報道的余震已有幾十次,親朋好友的電話、微信留言也累積了幾十條,它就像是感情的“余震”,久久不能平復……
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旦夕禍福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很多事情如同自然災害,本身無法預料,誰都不知道幸福和意外哪個先到來,但感情的“余震”永遠也不會多余,不管是在柴米油鹽的生活里,還是在緊張有序的工作中,它總像一束光,永遠溫暖著你我……